4月23日,作为全国第三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8个省份,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发布本省实施方案,明确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此前,8个省份已就相关工作进行了部署,正在有序推进。
依据实施方案,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分为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采用真实记录方式,客观记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各项内容。高中学校通过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为每一名学生建立个人成长电子档案。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记录个人日常活动情况;按照各省教育厅统一要求,学生在每学期末整理、遴选具有代表性的记录材料形成评价记录表;高中毕业时,根据评价系统原始记录中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生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学分和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等,由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等相关单位统一导入。
就综合素质评价材料应用,8省市实施方案也明确,除由高中学校用于学生教育、教育行政部门用于教育教学监测管理外,高校要按照教育部规定,制定综合素质评价材料的具体使用办法,把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为了确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材料的真实可信,用于招生使用的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必须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由学生本人和学校相关负责人在网络管理平台上确认,学校最终审核把关。
记者梳理发现,8省市在实施方案中明确,高校在安排招生计划时,将分物理和历史两个类别分别编制;在录取时,也将按照选物理的考生和选历史的考生按两个序列分别排队录取。河北、辽宁、重庆等省市的考生志愿填报采取“专业(类)+院校”模式,即一所院校一个招生专业(类)为一个志愿,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
在郑庆华看来,过去的培养模式使大多数高中生习惯了埋头学习、只追求成绩,对于高校学科、专业的内涵缺乏了解,对于报考要求和规则缺乏了解,对自身的兴趣、特长和专业意向缺乏挖掘和培养。在新高考模式下,将倒逼学校中学阶段开始,就必须着手于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兴趣和特长,进行职业生涯引导的工作,将高考改革与初高中课程教学改革同步推进,让学生将生涯规划、专业选择和学习动力统一起来,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业与将来进入高校选择的专业贯通起来,把未来的专业同以后安身立命的职业联系起来,把安身立命的职业同一生建功立业的事业联系起来,最终引导学生把事业同最后能够襟怀天下、造福人类、安顿灵魂的志业联系起来,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真正的栋梁之才。
同样,“专业(类)+ 学校”的招生录取方式,也有利于高校录取到具有明确专业志向的学生,但对高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促进高校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具体操作上,高校将严格按照本校招生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并根据人才培养要求,按照“物理学科类”和“历史学科类”两类分本、专科来分别编制招生计划,对选考科目的要求将明确到每一个招生专业中。
加快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改革是这次高考综合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河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勇表示,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任务,因此在考试招生中更加注重对学生职业倾向和职业技能的考核。实行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将高职院校的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既有利于高职院校按照职业教育的规律选拔和培养技能型人才,同时也有利于一部分学生尽早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教育。
8省市实施方案中都明确要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如福建,明确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以高职(专科)招生为主,并作为高职院校招生的主渠道。2020年起,高职院校分类招生与普通高校招生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不再单独组织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
河北作为生源大省,为解决“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问题,立足于高职院校占比大、数量多的实际,大力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改革。杨勇表示,结合本省实际,着力突破创新,在招生计划上,使分类考试招生成为高职院校招生的主渠道;在考核内容上,区分普通高中学生和中职学生的不同特点,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在招生录取上,开展平行志愿投档改革,探索一档多投的录取方式。
引导高中育人方式变革,加强基础保障条件建设
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高考综合改革是教育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改革,必然会对现行的高中教育乃至整个教育带来深远影响。
“深化高考综合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坚持改革方向,按照‘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原则,保持战略定力,增强改革韧劲,确保《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总体设计落实落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因地制宜,对于行之有效、群众欢迎的政策,继续加大力度推进,对于基础条件要求较高的改革措施,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差异性,因地制宜出台方案,确保改革平稳有序;坚持协同推进,进一步加强省际之间、省内相关部门之间的改革协同,形成协调联动、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实施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是普通高中教学适应新高考的重要举措,是适应高考综合改革的必然要求。“可以预见,对基础教育而言,推行选课走班,由于选考各门学科的考生比例不尽相同,其将对学科教师的规模和结构产生直接影响。”湖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王玉清指出,如何将这项旨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扩大学生学习自主选择权、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学习需要的重要举措落地,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