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双击此处添加文字
8个省份发布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传递出什么信号?
来源:51生涯中国教育报 | 作者:51career | 发布时间: 2019-04-24 | 12134 次浏览 | 分享到:

4月23日,作为全国第三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8个省份,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发布本省实施方案,明确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此前,8个省份已就相关工作进行了部署,正在有序推进。

这意味着,高考综合改革进入了由东部改革试点转向中西部推广的新阶段。与之相应,中国教育报记者梳理发现,8省市实施方案改革方向一以贯之,在穿好“统一服装”的同时,也搭配了“地方配饰”,紧密结合本地的教育发展水平和中学教学实际,在选考科目及考试时间、赋分方式、录取方式上进行了多种探索创新。

选考科目实行“3+1+2”模式,衔接中学教学实际和高校人才培养

根据公布的实施方案,8省市的方案为“3+1+2”模式,即“3”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所有学生必考;“1”为首选科目,考生须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一科;“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地理4个科目中选择两科。

高考既是国计,也是民生。此次高考综合改革是中央主导的教育领域重大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通过的改革方案落地生根,必须鼓励和允许不同地方进行差别化探索。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教育部指导8省市认真贯彻国务院文件精神,结合省情市情,因地制宜制订改革方案,使改革更加精准地对接地方实际,在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上形成良性互动。

高考改革极端重要而又复杂敏感,利益主体多元,为找到改革的“最大公约数”,8省市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亲自把关、亲自协调、亲自督察,加大统筹协调力度,确保这项备受关注的高风险改革平稳落地。据了解,8省市的书记、省长都多次亲自听取汇报、召开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层会议,审议高考综合改革方案。辽宁、重庆等地成立了一把手省长市长挂帅的高考综合改革领导小组;河北、江苏、湖南、广东等地将高考改革纳入省委、省政府工作要点或重要议事日程;福建、湖北等省领导亲自到基层调研,听取一线工作者意见,力求改革方案贴近地方实际。

“在设计我省高考综合改革各项措施的时候,我们对‘怎么改’‘改什么’进行了深入研究,既紧扣国家精神,又联系福建实际,力求实施方案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福建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3+1+2”的选考科目方案是8省市在借鉴先行改革试点省份的经验基础上,充分考虑本地原有高考模式、基础教育发展水平、高等教育和学科专业布局等因素的结果。

在实施方案制定的过程中,8省市深入调研、充分论证、广泛听取和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以江苏省为例,从2015年启动调研,该省举行了近80场调研和征求意见会议,深入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针对方案研制的重点难点问题,专门听取多位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并请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省教育现代化研究院以及相关教育和测量领域专家对“3+1+2”方案进行可行性、科学性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