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作为全国第三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8个省份,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发布本省实施方案,明确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此前,8个省份已就相关工作进行了部署,正在有序推进。
8省市实施方案中都明确要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如福建,明确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以高职(专科)招生为主,并作为高职院校招生的主渠道。2020年起,高职院校分类招生与普通高校招生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不再单独组织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
河北作为生源大省,为解决“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问题,立足于高职院校占比大、数量多的实际,大力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改革。杨勇表示,结合本省实际,着力突破创新,在招生计划上,使分类考试招生成为高职院校招生的主渠道;在考核内容上,区分普通高中学生和中职学生的不同特点,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在招生录取上,开展平行志愿投档改革,探索一档多投的录取方式。
引导高中育人方式变革,加强基础保障条件建设
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高考综合改革是教育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改革,必然会对现行的高中教育乃至整个教育带来深远影响。
“深化高考综合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坚持改革方向,按照‘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原则,保持战略定力,增强改革韧劲,确保《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总体设计落实落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因地制宜,对于行之有效、群众欢迎的政策,继续加大力度推进,对于基础条件要求较高的改革措施,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差异性,因地制宜出台方案,确保改革平稳有序;坚持协同推进,进一步加强省际之间、省内相关部门之间的改革协同,形成协调联动、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实施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是普通高中教学适应新高考的重要举措,是适应高考综合改革的必然要求。“可以预见,对基础教育而言,推行选课走班,由于选考各门学科的考生比例不尽相同,其将对学科教师的规模和结构产生直接影响。”湖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王玉清指出,如何将这项旨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扩大学生学习自主选择权、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学习需要的重要举措落地,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依据8省市公布的有关解读文稿,对如何开展选课走班教学有了明确安排。比如,学校不得为了增加选择考学科的课时而挤占其他非选择考学科的课时,要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努力开发精品选修课程;探索与选课走班教学相适应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构建行政班与教学班、班主任和导师制有机结合的班级管理制度;加强智慧校园建设,充分运用信息技术,逐步实现选课、排课、管理、评价等管理活动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