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作为全国第三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8个省份,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发布本省实施方案,明确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此前,8个省份已就相关工作进行了部署,正在有序推进。
在加强队伍建设上,8省市也明确要通过购买服务、返聘优秀退休教师、探索“县管校聘”等多种措施,缓解部分学科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加强教师培训,加大对富余学科教师的转岗培训。同时,要着力改善办学条件,通过新改扩建部分高中、严格执行招生计划等措施,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
此次高考综合改革作为历史上最全面、最彻底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其所带来的选才和培养模式上的变革,对于倒逼高校以及中学从学生长远发展角度去育人,从更多元更符合实际发展需求角度去选才和导向,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选择未来人生发展方向的关键时期。记者梳理发现,此次改革突出对学生发展的指导,不仅包括学业指导,也包括生活指导和生涯指导。为做好学生发展指导,各省对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建立专业教师队伍、开展多元主题活动、拓展丰富职业体验、应用科学评价系统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要求,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学业、生活和生涯规划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思想困惑。
高考综合改革是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突破口,同时,也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属于改革的关键枢纽环节,处于教育改革“重中之重”的核心位置。在教育部的统筹指挥下,8省市的高考综合改革工作蹄疾步稳,科学有序,圆满完成了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表示,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实施新方案的8个省份与浙沪等教育发达地区的教育基础条件均存在差距,要重视研究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协同推进高考综合改革,要形成政府与学校、考试招生与人才培养、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协同联动、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推进高考综合改革的稳妥实施。
在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杨东平看来,高考制度由考试制度、招生录取制度和配套的服务保障政策构成。根据8省市发布的情况,高考综合改革的各项条件保障工作也在强力推进。以湖北省为例,该省委深改委将高考综合改革列入全省重点改革事项,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将其作为年度重点改革任务。全省各级政府共投入112亿元,新建、改扩建49所高中学校,投入1.87亿元建设标准化考场考点。湖北省教育厅集全系统之力,组建了“1(综合工作)+3(教学、考试、招生三个环节)+N(若干具体工作)”的推进机制。各市县也建立了相应工作机制,形成了合力部署推动、全员参与改革的良好氛围。
“积极应对高考综合改革,要落实好主体责任,建立协同推进机制,真正做到落地、落小、落实。”辽宁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下一步,将按照前期设定的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突出重点,加强考试机构能力建设,改善普通高中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抓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一系列配套工作,确保高考综合改革平稳推进。